1938年初夏的中国,山河破裂,摇摇欲坠。
彼时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已近一年,全国军民虽浴血奋战,仍抵不住大片国土沦丧。
北平、天津、太原、上海、南京、徐州等城市相继陷落,太阳旗刺眼眩目。
人的要素,物的要素,组织的要素,中国全面落后日本,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对决。
日本帝国主义极限施压之下,中国怎么办?到底能不能打赢?是不是真的要亡国灭种?
庙堂之上,有人抛出“亡国论”和“再战必败”。颓靡之音,甚嚣尘上,动摇着军心民心。
延安凤凰山下的一个窑洞里,45岁的毛润之伏案疾书,不算明亮的油灯下,言之凿凿。
夜以继日,他有时两天两夜不睡觉,实在太困的时候,就让警卫人员打盆水洗洗脸。
大概七八天后的半夜,毛润之把稿纸用报纸包好拿给警卫员,让他送到延安解放周刊社。
过了一些日子,样书送了回来,书皮上写着4个大字:论持久战。
随后,毛润之在延安进行了振聋发聩的演讲:
中国会亡吗?答复:不会亡,最后胜利是中国的。中国能够速胜吗?答复:不能速胜,抗日战争是持久战。
这种持久战,将具体地表现于三个阶段之中。
第一个阶段,是敌之战略进攻、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。
第二个阶段,是敌之战略保守、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。
第三个阶段,是我之战略反攻、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。
据说,白崇禧把《论持久战》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:“积小胜为大胜,以空间换时间”,并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?,?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方针。
山河岁月,血色残阳。中国人民抱定抗战必胜的信念,浴血坚持,苦撑待变。终于,在7年后取?得?了全民族的伟大胜利。
从某种角度而言,抗战的胜利是熬出来的,这种熬是建立在统一的思想层面和具体的执行层面。
论持久战不是空洞的口号,更不是打鸡血,它是毛润之系统分析了世界形势和敌我双方特点,所得出的一种战略指导思想。
《孙子兵法》说,“不可胜者,守也”。不能快速胜利,就要等待,积蓄力量,等待时机。
好战略,不是马上去赢,而是保证先不输。持久战,就是一种战略耐力。
很多时候,选择比努力更重要,但前提是选择足够正确。
20世纪最后10年,甫一开始,世界就充满变数。
国门之外,冷战结束、苏联解体、东欧剧变;国门之内,各种思潮交锋,经济体制改革停滞,改革开放到了不进则退的临界点。
中国向何处去?时代又一次处于选择的十字路口上。
1992年腊月,寒风凛冽,87岁的小平坐上了南下的专列,车窗之外,神州茫茫。
一个月的时间里,小平同志先后赴武昌、深圳、珠海和上海视察,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,史称“南方谈话”:
不坚持社会主义,不改革开放,不发展经济,不改善人民生活,只能是死路一条。
发展才是硬道理,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,敢于试验,大胆地试,大胆地闯;
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,动摇不得。
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变,军队国家政权都要维护这条道路、这个制度、这些政策;
重大历史关头,小平同志充满魄力,拨正船头,让大船朝着正确的航向行驶。
后来的实践证明,坚持改革开放,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。
暮色苍茫看劲松,乱云飞渡仍从容。外部环境越是变化复杂,越要保持战略的长期性和持续性。
好战略,不是用变化应对变化,而是长期持续,饱和聚焦。这就是战略定力。
国家博弈,需要战略耐力和战略定力,商业也如此。
毛润之的好学生任正非,深谙此道。
?当基建工程兵的时候,任正非就是“毛泽东思想学习积极分子”,熟读《论持久战》和《集中优势兵力,各个歼灭敌人》。
32年来,华为坚定不移地对准一个“城墙口”冲锋,在通信领域做大做强。
?只有几十人的时候,任正非就在一线指挥,对着这个“城墙口”进攻,几千人、几万人,十几万的人时候,还是对着这个“城墙口”进攻。
?华为每年投入超过1000亿的研发经费,密集炮火,饱和攻击,最终成为世界级的通信企业。
大洋彼岸,一个叫贝佐斯的男人每年都会给股东写公开信。
?每年的信件中,他都要附上1997年公司上市时发给股东第一封公开信的一句话:“我们将做持续的长期投资决策,短期的获利以及华尔街的反应将不会进入我们的决策视野。”
?贝佐斯常被问一个问题,“在接下来的10年里,会有什么样的变化?”但他很少被问到,“在接下来的10年里,什么是不变的?”
?在贝佐斯看来,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更重要,因为战略需要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。
?他认为,把精力放到不变的事物上,会持续不断地获益。“当你发现了一个对的事情,甚至10年后依然如一,那么它就值得你将大量的精力倾注于此。”
?这个不变的事物就是以用户为中心。20多年来,贝佐斯一直把服务好用户作为长期的核心价值,无论对手和市场怎么变化,技术变革如何迅猛。
?贝佐斯比任正非年轻20岁,他创办的亚马逊是全球最大的电商公司。今年3月,他以1310亿美元财富,排名201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1位。
?很多企业总想在短期内做到“领先”,缺乏战略的长期专注和聚焦。
?要知道,有一万种战术的对手并不可怕,把一种战术演练一万遍的对手才可怕。
你永远不能低估,一条道走到黑的决心。
如何在一场战略级的强强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?
象棋大师的对弈过程,或许能给出答案。
两个棋手的目的都是最终击败对方,但大部分时间里,他们采取的招式并不是为了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,而是为了改善自身的处境。
如果一方总是希望制约对手或者赢得某个棋子,那他也许就不会赢。
高手通常的做法是:
首次,提高己方棋子的移动性,增加选择空间,降低对手棋子的行动自由;
其次,制造相对稳定的格局,为己方带来持久的优势。
让对手形成持久的劣势,当己方已经积累了充分的优势,就可以击败某些失去防御能力的特定目标。
?理查德·鲁梅尔特在《好战略,坏战略》一书中,把这种对弈称作“站稳脚跟,创造机遇,强化优势的动态过程”。
?这种战略思想在本质上跟毛润之的《论持久战》不谋而合——长期相持,积蓄力量,以待时机。
150年前,曾国藩早已实践,他打败太平天国的六字要诀是:打呆仗,结硬寨。
湘军每攻一城,便先修墙挖壕、安营扎寨、步步为营,将攻城变成了防御。目的很简单,先保证自身安全。
湘军攻城经常性地用时整年,而不是几个月,绝不求速战,而是一点点蚕食,围困太平军,生生把敌人拖死。
世事如棋,大师们早已参透战略的精髓。
棋局之外,大国博弈,山雨欲来。
美国全面围剿华为,来势汹汹,一如当年的上甘岭。
记者问任正非,你准备如何去面对未来?
他回答,我们准备打持久战,没有准备打短期突击战,持久战越打,我们可能会越强大。
60年前,毛润之分析国际形势,精辟地总结时局:“敌人一天天烂下去,我们一天天好起来。”
任凭风吹浪打,高人稳坐钓鱼台。
?今年6月6日,中国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,正式进入5G时代。华为第一时间表示,相信不久的将来,中国5G将引领全球。
?过去40年,中国通信业经历了1G空白、2G跟随、3G突破、4G同步的探索历程,进步与成果来之不易。
华为自2009年起着手5G研究,已累计投入20亿美金。
?当前已具备从芯片、产品到系统组网全面领先的5G能力,也是全球唯一能够提供端到端5G商用解决方案的通信企业。
?当前,华为已在全球30个国家获得了46个5G商用合同,5G基站发货量超过10万个,居全球首位。
?任正非曾说,5G就是争夺上甘岭,就是世界高地,一定要不惜代价将红旗插上上甘岭,赢得胜利。
他还说过一句话:除了胜利,我们已经无路可走。
?人们总会高估自己1年能做的事情,却往往低估自己10年能做的事情。
?每到岁末年初的时候,很多人总是会给自己制定新一年的人生计划,比如看15本书,瘦30斤,赚100万。
于是他们疯狂买书,健身,制定投资理财计划。但往往大半年过去了,完成度非常有限,短期内看不到效果,很多人就是开始动摇,放弃。
人们总是喜欢找捷径,而不喜欢下笨功夫。殊不知,真正的高手是十年磨一剑,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。
准备和等待是人生的大概率事件,所以要学会忍耐,积蓄力量,寻找好的时机。
?你要知道,所有伟大都是时间的朋友,所有牛逼都是苦逼的N次方。
没有人能一劳永逸,轻易成功,也没有一件事情就能把你轻易击垮。
大变局面前,国家如此,企业如此,个人也如此。